踏着英雄的脚步
又到一个清明日,天公放晴人更悲。清明节又到了,市民们纷纷去烈士陵园去祭扫先烈,但恐怕味道有些变了。
记得初中时,老师带领导我们手持鲜花到万福闸畔的抗日先烈的纪念碑去扫墓,进行必要的仪式后便驱车去凤凰岛踏青。回到家后,脑子里只剩下在凤凰岛如何高兴地去玩,庄严的扫墓被抛得一干二净。如今的扫墓,我们已不能从中获得共鸣,毕竟时间跨度太大了,我们也许能理解抗日英雄们在万福闸与日军火拼牺牲,也许也很难理解明末名将史可法坚守扬州成的忠肝义胆,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愚,是费力不讨好,如果他不抵抗也许就没有后来的“扬州十日”了!
如果我们如此去祭扫,就事论事地分析,那我们便不是去扫墓,而是去与之理论或是吵架了。时代在变,人的思想也在变,人的行事做事更在变,但不变的是我们要努力,要获得能力,要有坚定的信仰。然而英雄们之所以成功,之所以被膜拜为英雄,正是因为他们的能力,他们的信仰等精神上的成就斐然。他们是载体,是伟大精神的象征,只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表现的行为不同吧,假如史可法活在现在,他一定可以带领德国队夺取大力神杯的吧
另外我们也大可不必认为他们是悲剧的英雄,因为他们的逝去而流泪。就好像如果一个人到了30年的时候,一味的怀念旧事,他必然停滞不前一样。我们已经有很多东西去怀念了,更加不能仅仅缅念他们的死亡。英雄不是用来树立起来让我们去哭泣的,而是用来激励我们的。我们要记住他们的死,但更要汲取他们赐于我们的精神力量。如果我们能传承下去,那必将沐泽万世。我们不要泪汪汪地看着他们,那他们也会不好过的,我们要挺起胸膛,昂然向上地望着他们的碑文,抑或石像,抑或墓冢,因为他们的精神不朽,价值永存。
祭扫先烈,不在乎什么仪式,不在乎什么供品、鲜花,而在乎我们也就是这代代相传的子孙能否挖掘他们的价值核心。踏着英雄的脚步,先烈炯炯的目光便会永远地为我们指明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