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打造优质示范名校
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扬州电视台“新闻栏目”记者来到我校,深入探访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。何继刚副校长接受了他们的采访。
何校长首先带记者参观了学校名师工作室:正高级教师兼省特级教师张天若、卢廷顺、胡曼玲、吴红漫分别领衔了化学、语文、体艺、生物工作室,这四个都是扬州市委组织部确定的高中名师工作室(全市共8个,我校占得4席)。此外,还有数学和地理两个市级名师工作室,数学、化学、历史三个市级学科教研站。然后,何校长又带领记者参观了学校“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自主学习课程建设基地”。一走进逸夫楼,记者们就被眼前“高大上”的教学配置和环境布置深深吸引,兴奋地举起摄影机,直呼“开眼界、长见识”,并对课程基地的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,相约下次一定来见证基地活动情况。
在基地,何校长向记者介绍了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。他告诉记者,我校一向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,提出以习总书记“四有”标准引领教师构建自主发展愿景,打造具有现代意识、国际视野、较强课程领导力的干部队伍,以及适应大数据时代教育需要、具有教育教学领导力、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,组成学习型现代学校建设团队。其中,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。名师工作室建设重点抓了培育、引领和辐射示范三个方面。以骨干教师为核心,凝聚一线教师,组建多层次学习共同体。发挥骨干教师团队前瞻性和主体性的引领作用,促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“双基”目标到关注教育“三维目标”再到聚焦学生“核心素养”。通过听课、评课、读书报告、论坛以及送教下乡等形式,促进多元认知,倡导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。谈到名师工作室对教师发展的促进,何校长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影响。一是观念的更新,比如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,对“以生为本”的理解。二是智慧的积累,比如提升了教师对课程的执行能力与开发能力。三是专业的发展,依托专家引领、同伴互助、自主学习,各级各类骨干名师脱颖而出。我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,正高级教师12名(在岗8名),省特级教师18名(在岗11名),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0名,省中青年专家3名,市中青年专家6名,市特级教师6名,在编在岗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近百名,在全市首屈一指。近三年,学校承担了高中化学国家课标组组织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调研、问卷、测试与网络阅卷工作;独立承办了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,协办了省高中数学、语文、生物骨干教师培训等。主办、承办、协办市级教科研活动更是常态工作。
何校长最后跟记者说,学校领导层英明决策、顶层设计,将名师工作室和学科教研基地以及课程基地相融合,引领教师更加关注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,关注学科教育,关注区域教育。他相信在名师团队的引领、帮助、培育下,具备核心素养的优秀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。